作者:admin 發布時間:2015-10-05 12:35 點擊次數:
幫你“開開腦洞”,麥兜中麥太太曾講過一個故事,“從前有個小朋友很用功地念書,長大后發財了”,這中間的邏輯關系真的順暢嗎?是不是發生了A就一定會有B的結果?心靈雞湯簡單、武斷,而投資界的“雞湯”更容易造成大片的傷害。
文|嘉豐瑞德 隨著看《心靈雞湯》那一代人的長大,學會了獨立思考的人越來越覺得這雞湯“不對味”。比如,這些故事都是誰寫的?他們又是怎么知道的?最關鍵的是,麥兜中麥太太曾講過一個故事,“從前有個小朋友很用功地念書,長大后發財了”,這中間的邏輯關系真的順暢嗎?
是不是發生了A就一定會有B的結果?心靈雞湯簡單、武斷,而投資界的“雞湯”更容易造成大片的傷害。首先投資規律很復雜,甚至很隨機,三言兩語只會斷章取義;其次市場瞬息萬變,規則也不停地變,否則自喻成功的《窮爸爸富爸爸》作者也不會破產,理念的傳播通常有時滯;再者,每個投資者的情況各不相同,1億資產的理財法則不能套用到1萬的資產運作方法上去。
本文所說的這些也不是“鐵金規”,大家權當“開開腦洞”。 第一招:不一定非要看數據或關注大數據
很多人現在非常執著于看新出爐的數據,比如GDP、失業率,還有各金融機構發布的各類指標。這些指標當然是要看的,但是更多的卻只是一個對過去的總結。新情況出現得很可能令人措手不及,因此在很多場合,雖然大數據很華麗、專業,卻并沒有什么用。
國內知名的第三方機構嘉豐瑞德理財師也表示,雖然我們也都擁有比較大的數據庫,但是依然認為數據本身并沒有太大的價值,最重要的是分析方法和策略,不能落實到這兩者的數據是沒有意義的。
大數據更是復雜的概念,指的是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、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。雖然不否認有專業研究大數據的人,但是因為其復雜,所以大數據基本不具備時效性,在“爭分奪秒”搶占投資機會的金融領域來說,其意義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。還有,你所看到的數據并不一定是真的,數據的統計需要很長的時間,經歷很多環節,只要有一個環節存在隱瞞,就會導致最終數據相差甚遠。所以,你身邊真實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許是更加值得你關注的。比如你發現周圍所有的人,包括大學生都在炒股了,危險的信號就來了。投資有的時候也要靠直覺,一切都可以作假,唯有身邊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被隱瞞。
第二招:你不一定總投資最熟悉的領域
如果你是個金融的門外漢,那么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,你最熟悉的投資產品也八成是別人最熟悉的投資產品,你希望走的這條捷徑,未必不是別人也想要走的。而人人都搶著走的獨木橋,很可能比常規的大路更難走。當然,也不是讓你投資誰都不知道的領域,而是要看清趨勢,快速摸清“以后可能會火”的投資項目的底細,才不會錯過任何投資的機會。其實已經發展到“最熟悉”了,八成也是強弩之末,現代的信息傳遞滯后性太強,群眾的“從眾心理”也很強,生物圈里到處都是這樣的故事——有人用木棍支起一個大框框,在底下灑滿稻谷,等著小鳥進來吃。往往等到小鳥最多的時候,木棍會瞬間落下。不過吃得最飽的小鳥卻早就飛走了。
換句話說,如果周圍的人都在討論同一投資項目的時候,正是該金融產品最危險的時候,能逃就逃吧。第三招:你必須擁有一個以上的雞蛋很多的理財寶典都會把“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”的論斷當作萬能金句,教大家要學會分散風險。但是他們完全忽略了,很多人是不具備“分籃子放雞蛋”的基本條件的。一來,管理不同的籃子是要付出很多的時間和精力;二來,很多人根本只有一個雞蛋,配置了某一類理財產品之后手里再也沒有任何閑錢了,這個時候如果強行讓他們“分散風險”,只會使得投資者方寸大亂,把原本用來賺錢增加本金的有效時間也搭進去了。就像有些中產階級的小股民,只有10萬資金,卻持有20多個股票,有點風吹草動就想買賣,越折騰越沒有錢。雖然理論上,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個人和家庭要將70%的可用資產用于配置固定收益類的穩健型理財產品,用30%參與股票、期貨等高風險的投資,來博額外高收益,但是對于剛剛工作的白領或是剛畢業的大學生,理財唯一的任務就是盡量做好強制儲蓄,一年妥妥有6萬元可以節省下來,不到30歲就可以采取“多個籃子”投資策略了。
第四招:關注盈利手段和理念之間的邏輯關系
很多人覺得經營“理念”是最重要的,但是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,服務和產品,還有合乎邏輯的盈利手段都比“理念”來得重要得多。光是“理念”就有點像傳銷組織的構架,一味地喊口號讓旁觀者覺得汗顏?,F在投資私募股權和持有企業債也是高凈值人群的熱門投資渠道,在選擇企業的時候我們更應當撇開一切浮華的表象。企業的主營業務是什么?有沒有具體的運營規劃?如何擴大生產線?相比之下的產品優勢是什么?有什么創意?企業的人事管理又怎么樣?現金流主要來自哪里?這些都是值得去深究的問題。
“理念”更加像“品牌形象”,形象固然重要,但是企業內在的產品和收益更加重要,否則理念就會像“Photoshop”工具,網友在照片里不論多好看,最終還是要見真人的。
第五招:不要高估復利的時間價值
絕大多數的保險都會向你宣傳復利的作用,也會有不少傳奇的故事,說某個人曾經在某銀行里存了100美金然后忘記了,后來50年后變成了億萬富翁。所有的長期投資無不強調復利的作用,也一直有意識地忽略“復虧”的現實,事實上只有每一期的期末都盈利,且機構沒有倒閉才會出現上文提到的情況,復利最后一年的虧損會損失前面很多年的復利累積,就像股市下跌后,想要回本,其漲幅必須遠遠超過過去的跌幅是一樣的道理。
另外還有通貨膨脹、社會動蕩等因素,過于長期的投資,實際上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保值增值。這也就是為什么長期的養老保險通常不是保值工具的原因。當然,嘉豐瑞德理財師認為我們還是要適量地持有一些保險,畢竟人有旦夕禍福,保險的基礎保障功能還是很強大的,配置保險不是為了有一天能用上,而是為了在和平的歲月里過得沒有后顧之憂。
“雞湯”其實多數情況下都不錯的,只是其因果關系太過于簡單,過于強調某個片面的因素而導致了大家的反感。不過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的朋友們,大家畢竟被雞湯激勵了這么多年,能夠好好生活、努力工作,未必沒有雞湯的功勞,即使現在發現雞湯的作用差強人意,也請不要抱怨,“雞湯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”,請根據自己的特質,好好摸索一條屬于自己的投資理財道路吧。